十四五期间,保山市将通过布局提升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能源枢纽、物流中心、公共服务中心五大建设,对内主动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对外深化和拓展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交流合作,内外双向开放并举,全面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建设滇西辐射中心
全馆占地面积5577平方米,共有超过11余万册的藏书,并分设古籍、民国、现代三个书库。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并非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与历史文化传承也能够相互成就。
2019年,和顺图书馆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图书馆之一,已成为腾冲的一个旅游文化地标,历经92载风风雨雨,它古老却不失活力,创新发展却从不缺烟火气。除此之外,图书馆大力开展侨生培训,对其进行文化反哺。在这个拥有中西合璧式建筑群的图书馆里,与馆内珍藏的文献古籍邂逅、与历史对话,当是令人惬意的体验。在和顺,这样的场景很常见:白天在田里劳作的农民,晚上会来到图书馆的灯下看书;从千里之外来腾冲旅游的游客,安静地坐在图书馆的一角,享受着一方天地的书香静谧。数字化建设:保护文化,实现全民共享和顺是拥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侨乡文化、边地文化等众多文化在这里交织交融,这些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和顺图书馆依托的基点,更是其发展的宝贵财富。
寸宇很有感触地说,和顺图书馆虽然已非常古老、历经沧桑,它却从来不是一个老人。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如何推动新兴阅读与传统阅读交融结合、文化保护与利用相互促进?如何拓展形式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进而服务好人民群众?通过和顺图书馆馆长寸宇的讲述,我们找到了答案。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实施项目664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4544个),5年累计完成规模以上投资4417亿元,年平均增长22.2%,是十二五时期的2.8倍,超过规划目标2.2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达到75%以上。
[李洪才]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钱秀英。加强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相继实施了城市交通、三个万亩生态廊道、人居环境提升、一水两污、排水防涝、地下管网建设改造、美丽县城、特色小镇等重点项目。十三五以来,全市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补助资金、专项债和金融贷款支持的同时,运用51+49混合所有制股权方式、10+3PPP融资方式、1+5共建共享等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重大项目建设。2020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达到1048亿元,投资总量在全省排名较十二五末上升4位,居全省第6位。
其中,重大项目在十三五投资总规模中所占比例达到80%以上,重大项目建设成为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投资成效显著。一是综合交通网建设成绩突出。
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产业投资1091亿元、工业投资714.5亿元、民间投资1030.7亿元,较十二五分别增长33.9%、27.9%、104.8%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将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业特色化优势进一步凸显,成功创建世界高黎贡山世界自然遗产云南保山品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超过36%。
硅基新材料、轻纺、生物医药、信息大数据等优势产业聚集发展势头强劲,重点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电力新增装机48万千瓦,较十二五末装机总量增长21%。隆阳城 孙亮摄云南中柏韩美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何新闻摄缅甸曼德勒缪达工业园区腾冲市荷花镇内高速路建设隆阳区杨柳乡联合村扶贫车间施甸县摆榔乡尖山村里关古茶彝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隆阳五洲国际广场 孙亮摄本报讯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下,保山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农业规模化、工业聚集化、城市生态化、旅游品牌化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双双迈上千亿级台阶,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取得决定性胜利。三大攻坚战取得丰硕成果。
经济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综合施策,积极防范化解风险,银行不良贷款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债务风险有效降低。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万元左右,较十二五末增长85%。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丰硕成果。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级试点、农村水价改革试点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基础牢固。水网投资达十二五时期的1.6倍,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0%以上。大瑞铁路保山段即将建成通车,保山人民将告别没有铁路、不通铁路的历史。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预计达4400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2.8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稳健有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教育水平稳步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开放合作更加深入,与缅甸电力、金融、农业开发及减贫、中医药等领域合作取得新进展。
500千伏兰城等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全市供电可靠率达99.8%,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7.9%,农村动力电覆盖率达100%。对外开放取得丰硕成果。
保山、腾冲机场旅客吞吐量均突破百万人次,成为全省唯一拥有两个百万级机场的州(市)。曼德勒缪达经济贸易合作区与密支那经济开发区建设有序推进,猴桥甘拜地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内外片区建设推进顺利。
改革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中缅天然气管道腾冲、龙陵支线正式投产通气。[李洪才]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钱秀英。
五个县(市、区)全部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腾冲市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龙陵县、昌宁县创建为云南省文明城市。
社会民生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3.81万人,完成规划目标的138%。
现行标准下94017户392166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1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隆阳、施甸、龙陵、昌宁4个贫困县(区)全部脱贫摘帽,易地扶贫搬迁72169人,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目标圆满实现。文化事业稳步发展,成功打造善洲林场、松山大战遗址纪念园、滇西抗战纪念馆等标志性文化工程。
就业创业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开发就业岗位16.9万个,完成规划目标的147%。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三大水系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二氧化碳排放量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东绕城、保施、腾猴等高速公路相继建成,县县通高速目标即将实现,建制村道路通畅率达100%。发展机制更加灵活,1+5共建共享、10+3融资模式、51+49混合所有制股权模式等改革举措不断创新,并在全省首创聚集发展的园中园模式。
全市进出口总额达6亿美元,较十二五末增长148%。以五网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污染防治攻坚战效果良好。保山市、昌宁县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示范县。
机构改革圆满完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五年来,全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各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
评论留言